当前位置:

【防诈警示】母亲节,送给妈妈们的“防骗礼物”

来源:北湖公安局 编辑:林志明 2021-08-26 17:12:13
—分享—

宇宙浩瀚生命无垠

有一个人曾经真正

与你血脉相连分享心跳

你在一天天地长大

而她在一天天变老

你开始变成大人

而她渐渐变成了“老小孩”

为了知道你的近况

她努力学会了用智能手机、电脑

但她不知道的是

网络上会有别有用心的人

以爱的名义诈骗

如果她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诈骗

请耐心地教她

如何识别骗术

如果她不慎被骗

请你不要责备她

而是教她该如何防范


图片


01

医保社保异常骗局

骗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老年人的医保、社保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调查,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老年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提醒:医保卡只能在当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使用,并且个人账户资金不能透支。


图片


02

免费讲座、保健品骗局


图片


骗子每天通过免费赠送鸡蛋、大米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吸引老年人参加“养生讲座”。而那些“养生专家”并不懂医疗健康知识,只是靠话术对受害老年人进行洗脑,骗取其信任后再诱导他们购买高价“保健品”。

提醒:面对“小恩小惠”和“嘘寒问暖”,老年人应当保持警惕。尤其是在骗子要求购买价值不菲的“保健品”时,应及时告知子女或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图片


03

冒充“公检法”骗局


图片


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谎称老年人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随后要求老年人把名下财产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户里,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首先不要慌张,更不要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电话办案,更不会让任何人把钱转到所谓的监管账户。遇到此类骗局做到“三不”,即“不听、不信、不转账”,就可以一招治敌。


图片


04

“中奖”骗局

骗子冒充电视台、福彩中心或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老年人中奖了,让老年人发送个人信息和住址,才能收到奖品,或者交纳少量邮(税)费再领大奖、发送钓鱼网站链接诱导受害人点击转账。

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接到此类电话,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信息,立即挂断电话,不点击对方发送的陌生网站或链接,如对所谓的中奖信息有疑问,打官方电话或到发奖单位证实真伪。


图片


05

投资理财骗局


图片


一些老年人希望自己手里的余钱能“钱生钱”,对投资理财非常感兴趣,但又缺乏理财知识,骗子便利用高息回报为诱饵,把老年人一生积蓄以理财名义尽收囊中。

提醒:购买理财产品要到正规金融机构才安全可靠。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要保持不贪心,多留心。


图片


06

熟人骗局


图片


骗子冒充老年人的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身份,通过电话或盗用QQ、微信好友头像、昵称,以生病、出车祸借钱或要求发红包等理由实施诈骗。

提醒:未经电话或见面核实的转账要求一律拒绝,尤其是多年未见的熟人,一定要多方核实对方身份,以防受骗。


图片


07

“以房养老”骗局


图片


骗子打着“以房养老”的幌子,许诺给予老年人高额利息,并承诺保本保息,诱骗老年人将房产抵押贷款,最终导致他们老无所依。

提醒:签署任何法律文件,一定要做到“一看仔细、二明白后果、三签字按指印”,要和家人充分沟通,向律师等专业人员咨询法律意见,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好老年人享有的权益,特别是居住权,以防陷入集资或诈骗陷阱。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虽然这些骗局形式多样,

但其实都有着相似的套路,

都是利用了老年人关注健康、

渴望被关注等心理特点,

让老年人一步步落入圈套。

身为子女,

日常应该对父母多些关心、多些陪伴,

也应经常对父母进行防骗知识的普及,

让他们提高防骗意识,

以防上当受骗。

祝天下所有的母亲

节日快乐!

来源:北湖公安局

编辑:林志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北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