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黄色预警
北湖区气象台2025年8月17日8时5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今天白天北湖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请注意防范。
湖南天气具体预报
16日晚上至17日白天,晴天间多云,湘南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风2~3级;最高气温34~38℃,最低气温23~27℃。
17日晚上至18日白天,湘南多云转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南风2~3级,雷雨时阵风7级;最高气温34~38℃,最低气温24~28℃。
18日晚上至19日白天,湘南阴天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永州南部局地大雨,其他地区多云间晴天;南风2~3级,雷雨时阵风7~9级;最高气温33~37℃,最低气温23~27℃。
北湖天气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北湖区17日受副高控制,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18日至23日受东风波波动和西南季风加强影响,多阵雨天气,局地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20时至20时):
17日:晴天间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南风2到3级,气温25到36度。
18日:多云间晴天,午后有(雷)阵雨,南风2到3级,气温25到35度。
19日:多云间晴天,午后有(雷)阵雨,南风2到3级,气温25到34度。
20日:多云有(雷)阵雨,南风3到4级,气温24到34度。
21日:多云间晴天,午后有(雷)阵雨,南风2到3级,气温24到34度。
22日:多云间晴天,午后有(雷)阵雨,南风2到3级,气温24到34度。
23日:多云间晴天,午后有(雷)阵雨,南风2到3级,气温24到33度。
科普园地
近日高温霸榜湖南天气舞台
面对“烤”验
我们需要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用科学方法守护夏日健康
↓↓↓ ↓↓↓
人体正常体温维持在36—37℃,依赖“产热—散热”平衡。当环境温度≥35℃且湿度较高时,散热效率骤降,身体会启动三重“防御机制”。首先是血管扩张,皮肤血管充血散热,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引发头晕、心悸;同时通过汗液蒸发降温,但每小时出汗超1升会导致脱水、电解质(钠、钾、钙)流失,出现乏力、肌肉痉挛;若核心体温超过38.5℃,身体调节失效,细胞蛋白质开始变性,器官功能紊乱,最终发展为致命的热射病(体温≥40℃,死亡率达20%—50%)。
高温威胁“偏爱”哪些人?
65岁以上老人(体温调节功能退化)、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全)、肥胖者(脂肪层阻碍散热)、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管调节能力差者)、户外工作者(长时间暴露高温环境)均是高危人群;同时注意当湿度>60%时,汗液难以蒸发,体感温度比实际高5—10℃,即使坐着不动也可能中暑;或空调房内外温差>10℃时频繁进出易引发“热适应障碍”,导致血管剧烈收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无论是户外劳作、通勤赶路,还是居家纳凉、夜间睡眠,高温风险无处不在。错误的补水方式(喝冰水、猛灌甜饮料)可能加重肠胃负担;过度依赖风扇(风速<2米/秒时无法有效降温)或空调温度过低(<24℃易引发“空调病”)可能埋下健康隐患;甚至穿着不当(深色衣物吸热、紧身衣阻碍排汗)都会让身体“雪上加霜”。
把握急救“黄金4分钟”
出现先兆中暑时,及时自救是关键。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乏力恶心、体温正常或略高(<38℃),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扇风加速散热;同时少量多次补水,饮用淡盐水(500ml水+1g盐)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喝大量冷水(刺激肠胃痉挛);在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体温降至37.5℃后停止。
如果出现轻度中暑,表现为体温38—40℃,面色潮红或苍白,脉搏加快,出现轻度意识模糊。除上述措施外,可将身体浸入25—30℃温水(比冰敷更安全,避免血管剧烈收缩),或用风扇直吹湿身体;及时就医,口服藿香正气水(忌与头孢同服,酒精过敏者慎用)等解暑药,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当出现重度中暑,则是生死时速,分秒必争。临床表现为体温≥40℃,昏迷、抽搐、呕吐、呼吸急促,皮肤灼热无汗(最危险信号)。首先应立即拨打120,同时启动“体外降温”措施,如脱去全部衣物,用冰水浸过的毛巾包裹全身,持续扇风;用湿床单覆盖身体,向床单喷洒温水并开空调(室温调至20—24℃);若清醒,可饮用冰水(每公斤体重10ml),但昏迷者禁止喂水,防止呛咳窒息;同时送医途中持续监测体温,目标在30分钟内将体温降至39℃以下,避免脑损伤。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北湖区气象局
编辑:颜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