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村农百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村民们正在对食用菌进行选料、装袋、摘菇。(欧阳希 摄 )
工作人员处理网络订单(宋雅歆 摄)
近日,北湖区华塘镇名武雷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北湖区相关部门帮助下,成功对接多个“线上”售卖平台,与物流企业达成合作,实行网上订单、付款。截至目前,合作社线上销售鲜笋28吨,销售额约50余万元。这也让在合作社长期做工的10名贫困户更加干劲十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湖区多措并举,从产业、销售、就业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户不返贫,预脱贫户如期脱贫。
近年来,北湖区抓实扶贫产业“雨林式”发展,确保一户一产,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位于石盖塘街道的小溪农百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10余名贫困户成为了车间工人。扶贫车间年产食用菌可达1000吨,一年下来可为26户入股贫困户每户固定分红1200元,为每户务工贫困户带来约2万元的纯收入。同时,北湖区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上门指导。3月17日,北湖区在安和街道向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发放果苗21480株及油茶苗2000株。
为让扶贫产业农产品产品卖得好,北湖区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广泛联系动员社会各界开展订单销售,通过“云服务”助力农户解决扶贫产品销售渠道问题。本地电商、微信群团购、朋友圈、直播带货,这些都成了扶贫产品产销的新平台。据了解,石盖塘街道仅依靠线上推送,一周帮助贫困户李生勇销售生姜近3500公斤。
此外,北湖区不断建立健全防贫监测体系,全面摸清疫情期间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务工意愿和就业需求,结合各类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将企业、项目用工需求与贫困户的就业需求精准对接,有序推动贫困劳动力外出返岗务工。同时,积极开发疫情防控临时公益岗、扶贫专岗,妥善安置因疫情、残疾、年龄偏大等原因不能外出的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3月18日,鲁塘镇长溪村贫困户邓古兰、邓正才与镇政府签订河道保洁公益岗位劳务合同,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截至3月23日,全区55个扶贫项目,已复工55个,复工率100%。全区12个扶贫车间已全面复产,复工率100%。全区贫困劳动力就业达2079人,占去年贫困劳动力就业总数的9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文利 欧阳娅琼
编辑:梁俐佳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2020/06/07/731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