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最后篇章
黄槐英老人以一份遗嘱
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和对后事的淡泊态度
这份遗嘱
不仅是她对物质世界的最后告别
更是她对精神世界的深情寄托
”第一,患病住院只作一般性治疗,病危不要抢救,避免人力、物力、经济等方面的浪费。
第二,丧事从简,死后不更衣、不整容、不进殡仪馆,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接受花圈和馈礼,不用骨灰盒,不放鞭炮。
第三,按规定领取的安葬费、抚恤金,并从我的存款中总计凑足4万元,用于资助4名困难独生子女或二女户上大学,请计生委领导指定专人负责领取、发放,并落实到人……
以上遗嘱敬请领导及生前好友监督我的儿女们逐条落实执行。“
1998年9月,66岁的黄槐英在一次患重病住院时,用将近2个小时,艰难写下这份遗嘱,向组织吐露心声并提前告别。朴实的字里行间满是一位老党员的赤胆忠心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虚怀若谷。
黄槐英,是原郴州市(北湖区)第一任计生委主任,退休后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她时常担心给组织添麻烦,这才早早立下遗嘱。该遗嘱后又于2008年9月、2009年5月两次进行补充。
2024年7月,黄槐英老人与世长辞,遗嘱全部内容得以公开。
“黄老生活极其节俭,却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十分慷慨。”黄槐英的好友肖惠芳,向笔者述说起她的生平往事……
2006年初夏,黄槐英出国探亲,出国前她将存折交由肖惠芳保管。不久,郴州“7·15”特大山洪灾害暴发,身在国外的黄槐英从电视上得知郴州受灾后,非常关心郴州的汛情和灾情,打来国际长途拜托肖惠芳务必从自己的存折中支取经费捐给灾区。
“她在国外也不知道她的工资卡里还有多少钱,就请我看着捐。我取了1000元捐了出去,回国后她看到卡里还剩一些余额就埋怨我捐少了。当时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七八百块。”肖惠芳回忆着,眼里泛起由衷敬佩的光。
2008年汶川地震,她向组织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个人捐款600元;2010年玉树地震她再次捐款400元;2017年,她又把
黄槐英生前最亲近的是她的外孙贺湘华。黄槐英住进养老院后,贺湘华隔三差五就前去探望。国庆节前夕,贺湘华
“往年每逢‘七一’‘十一’,外婆都会叫我为她戴上党徽,在门口插
“那时候她视力已经很差了,她借助放大镜,趴在桌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边看还边做记录,读
黄槐英常常教育晚辈: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1000多页的学习笔记中,字迹歪歪斜斜辨认不清,但文字又不仅仅是文字,它默默讲述着黄槐英的忠诚、信仰和品格。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黄老就是这样的人。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的善良、正直和无私,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北湖区卫健局工会主席张石山告诉记者,目前,该局人口家庭发展股已经物色了符合条件的受助对象,等黄槐英的抚恤金发放后,将按其遗愿进行捐赠。
来源:融北湖
作者:图文 | 张一多
编辑:梁俐佳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646854/50/1436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