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郴州市北湖区的万华岩溶洞——一座仍在生长的地下河溶洞,荣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重桂冠。
洞内千年钟乳石、摩崖石刻与古兵备遗址交相辉映。景区创新构建“立体化垃圾治理体系”,以科技赋能、人文护航,守护喀斯特“地下生命线”,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让亘古钟乳石在纯净环境中续写“万年新生”。
清晨8点半,溶洞专职保洁员王爱香头戴矿灯、手持垃圾夹,沿2245米的单行栈道开始动态巡检。她每天需赶在游客入洞前完成首轮清洁,并在全天开园时段持续流动保洁——日均步数超2万步,成为洞内生态环境的“移动卫士”。
每天在洞内要走几个来回,所以我们每天的步数要达到两三万步左右。——保洁员 王爱香
其实这垃圾治理的新招,还藏在每个细节里:比如垃圾桶摆得就特讲究:栈道上每隔30米就有分类垃圾桶,中间路段还设了“定点补给站”,保洁员王爱春专门在这儿收饮料瓶、食品包装这些常见垃圾;同时,还会地上地下一起查:地下河安排专人坐船捞漂浮物,“水陆双线”清扫,啥角落都漏不了;最后垃圾不过夜:洞里每天差不多有一百斤垃圾,闭园后由专业公司当天清走,一点不留。
定时定位定人安排洞内卫生,其次不间断对游客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景区内全程严禁吸烟。——万华岩景区后勤保障部负责人 谢志友
景区还同步进行了“人车分流”的环线管理,车辆限行减少尾气排放,游客栈道与自然景观无缝融合。在恒温18℃的秘境中,洁净环境让游客沉浸体验地质奇观。
“进来之后,我感觉这里就像大自然开了空调一样,非常凉快,小朋友也能玩得比较开心。”——广东游客 黄春意
溶洞是地球亿万年攒下的“密码本”,郴州以精细化治理破解“喀斯特保洁”难题。今年1-7月份,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6000余人次,万华岩不仅成为游客探秘避暑的“天然空调房”,更以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实践,为喀斯特地貌保护提供“郴州样本”。
来源:融北湖
作者:图文 | 唐琳莎
编辑:梁俐佳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646942/91/1519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