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范诈骗 学会“拒绝”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方苡菲 2021-09-01 21:30:00
—分享—

图片

     开学季是各类诈骗犯罪活动的高峰期,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涉及交友、兼职、网购、考试、社会实践等,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陷入“诈骗圈套”。如何保障好自己的人身和财务安全?这里有一份防诈安全小贴士,一起来看看!

常见诈骗手法

01冒充虚拟身份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企业远程办公、学校上网课,潜入内部群聊,了解信息交流情况后,通过更改头像和昵称,伪装成老师、老板,编造各种理由发送要求转账汇款的通知,骗取钱财。

图片

图片

02出租社交账号

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发布“兼职”广告,以每日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高价佣金吸引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社交帐号拱手相让。随后利用租来的帐号实施欺诈、散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致使受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和利用,个人或亲友资金安全受到威胁,不仅帐号存在随时被盗的风险或可能因违规封停,甚至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03泄题、作弊等

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渠道得到考生信息,然后给考生群发短信或邮件,声称能提供某考试的试题、答案。一旦有人急于求成,试图作弊,就会落入陷阱。

04网络购物冒充客服退款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网购客户的相关信息,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声称其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称快递丢失,要对受害人进行退款和赔付。然后发送虚假退赔网站或二维码,要求受害人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盗刷受害人银行卡。

图片

05机票、火车票改签或退票

不法分子以“航班、列车因疫情/故障等被取消,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网址,提供验证码等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06助学金、助学贷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自称学校、财政局、教育部门或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称有一项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已经转入银行,以领取贫困补助或退学费为名,让受害人毫无防备地在骗子指导下将卡内存款汇入其指定的账户上,从而完成诈骗。

图片图片

学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

远离诈骗陷阱

保护自己

保护家人

保护身边的人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方苡菲

阅读下一篇

返回北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