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提示

来源: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作者: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梁俐佳 2022-10-24 09:28:26
—分享—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提示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扑救极为困难的 自然灾害。森林火灾扑救务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坚决把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科学制定扑救方案,未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不得盲目扑救。

图片

一、要坚持“十个必须”

1.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2.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范。

3.必须深入排查安全风险隐患。

4.必须切实强化紧急避险训练。

5.必须强化火场专业指挥。

6.必须高度重视飞行安全。

7.必须加快改善安全防护装具。

8.必须抓实火场安全防范。

9.必须深入研究安全扑救特点规律。

10.必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二、要遵守“十个严禁”

1.严禁不懂打火的人指挥打火,未经专业培训、缺乏实战经验的指挥员不得直接指挥扑火行动。

2.严禁地方部门领导或乡镇领导在现场指挥部成立后担任总指挥(不包括火情早期处理)。

3.严禁行政指挥代替专业指挥。

4.严禁多头指挥、各行其是、各自为战。

5.严禁现场指挥部和指挥员未经火场勘察、态势研判和安全风险评估直接部署力量、展开扑火行动。

6.严禁在火势迅猛的火头正前方和从山上向山下,以及梯形可燃物分布明显地域直接部署力量。

7.严禁指挥队伍从植被垂直分布、易燃性强、郁闭度大的地段接近火场。

8.严禁指挥队伍盲目进入陡坡、山脊线、草塘沟、单口山谷、山岩凸起地形、鞍部、山体滑坡和滚石较多地域等危险地形,以及易燃灌木丛、针叶幼树林、高山竹林等危险可燃物分布集中区域贸然直接扑火。

9.严禁在未预设安全区域和安全撤离路线情况下组织队伍扑火。

10.严禁组织队伍在草塘沟、悬崖陡坡下方、可能二次燃烧的火烧迹地、火场附近的密林等区域休整宿营。

三、要谨记“十个注意事项”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扑火队员必须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火伤亡事故高发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沟塘、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森林火灾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大,要适时调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四、要做到“三先四不打”

1.“三先”:火情不明先侦查,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力先规避。

2.“四不打”:未经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不打火,高温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不打火,可视度差的夜间等不利时段不打火,悬崖坡陡深沟窄谷等不利地形不打火。

五、要熟知“五情”

1.我情:灭火任务、作战要求、兵力实力、装备水平、交通状况、通信条件、后勤保障等我情。

2.火情:火灾发生的时间、火灾地域地点、火的行为特征、火场模式、火线长度、火强度变化、火的燃烧蔓延速度、火的蔓延发展趋势等。

3.地情:地形海拔、山高坡度、坡位、坡向、水系等。

4.天情:气象温度、湿度、风、降水、小气候、连续干旱日数等。

5.林情:植被林分、林龄、树种、郁闭度、可燃物的水平垂直分布等。

六、要重视余火处理

1.火灾扑灭,留守人员持续监视火场,清理易燃物品,彻底消除余火以防复燃,直至全部熄灭。

2.在已控制的火场,余火处理要从火场边缘开始,逐步向火场中心推进。

3.成堆的木材,应将其分开,以降低热度,使其加速熄灭;平放的木材,接近地面部分,燃烧较旺,应将其翻面移动,用刀 或铁锹燃烧部分刮除,使其加速熄灭。

4.火场中尤其靠近防火线正在燃烧的枯萎树木,如无法用水使其熄灭,则应将其砍倒。如不能将其砍倒时,其树下周围要 加以清除,清理半径要为树高的一倍半,并要派人监视,如果自 然倒木或树枝掉落,监视人员应随时扑灭。

5.接近防火线的树木,燃烧的树根在地下有延伸穿过防火线的危害,要将正在燃烧的树根砍断一节移去,并将切口以土回填踏实。

6.接近防火线的易燃物要搬移到火场安全处,如不能移动的树木,则应该用沙土覆盖。

7.火场清理时,要随时注意是否有飞扬的火星,或燃烧的枝叶飞散到防火线外,尤其风力强大时,巡查的工作不可松懈。

来源: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作者: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梁俐佳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2022/10/24/119715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北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