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华塘镇的“隐藏土特产”
——雷笋
可谓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成了畅销内陆、远销海外“爆款单品”
REC
雷笋,因早春打雷出笋而得名。在北湖区华塘镇华塘村,因土壤肥沃、水分充足,这里的雷笋抢“鲜”一步,在三月初便开始上市,成了畅销内陆、远销海外“爆款单品”。
3月13日
在北湖区华塘镇华塘村
“雷笋工坊”的种植基地
记者看到茂密的竹林里
铺了厚厚的砻糠
不少雷笋露出了尖尖的头
基地工人拿起笋锹
精准地一插 一撬
一株雷笋就出土了
我们的雷笋会比主产地浙江早10天到15天,而且我们的土壤都是天然的红壤,所以笋肉是非常的白嫩鲜甜。——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文章
现场挖下来的雷笋
经过工人分拣 称重
打包装箱好后
当天中午就将发往全国各地
曹文章是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全省种植雷笋的销售大户之一。2023年,该公司的产能达到了650吨,全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900万,今年产能和产值将提升5%-8%,近两年,随着需求量增加,曹文章更是积极拓宽渠道,将雷笋上架到广东的山姆会员超市。
山姆会员店每天的用量大概在6吨左右,我们的基地也勉强满足那边的用量,所以在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上,我们还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文章
为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雷笋产业
丰富完善雷笋产业链
曹文章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天,华塘村三组村民曹名龙将自己挖的雷笋卖到合作社,他向记者介绍,他种植了1亩多的雷笋,合作社提供了培育技术,而且不愁销路,可以把雷笋卖到合作社,回收价格比市场上还高。
我们全新打造新基地,以数字化为主,对农情监测实时监测,并进行实时防控和农事投入。 在投入方面,我们想以点盖面,逐步完善公司第二产业,也就是竹笋的粗加工还有深加工板块,通过壮大第一产业 ,联动带动第二产业发展。——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曹文章
目前,北湖区雷笋种植面积约为3500亩,拥有全省雷笋种植面积最大,雷笋销量最高的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就业200余户,每户增收4000元以上。
未来,曹文章希望通过合伙人创业的模式建设新的种植基地,每个基地都设立了第一责任人制度,第一责任人占基地大部分股份,公司仅占小部分股份,5年之后第一责任人可以选择回购公司的股份,或者继续合伙,以此大大提高合伙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公司发展前景,曹文章信心满满,动力十足,一条雷笋产业发展道路已然清晰呈现在眼前。
来源:融北湖
作者:文字 | 李明 刘奕辰 图片 | 李明 陈哲君
编辑:梁俐佳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646847/50/1363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