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博物馆日】北湖,藏着这些“大宝贝” 你知道多少→

来源: 北湖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方苡菲 2024-05-18 21:16:17
—分享—

要读懂一座城市

定要从TA的博物馆开始

在那里

我们直观地感受一座城的变迁

今天 世界博物馆日

不如 跟着小编瞧瞧

北湖的这些“大宝贝”吧


01

义帝陵

图片

图片

义帝陵位于郴州市和平路,是汉高祖刘邦为纪念秦末起义军领袖义帝熊心所建。据载,汉初始建陵冢,2200余年未变。陵右旧有义帝祠,元至正年间移建陵前,清乾隆十二年重修,后废毁。1949年后三度修缮,今宋刻《义帝新碑》和元刻《重修义帝庙记》尚存。义帝陵是郴州悠久历史的见证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2

坦山岩劝农记事碑刻

图片

图片

坦山岩劝农记事碑刻立于万华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洞口,刻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 ,上有南宋郴州知军赵不退在此进行劝农活动的记载,全文23行,楷书,碑额横题《坦山岩劝农记》篆体六字。它是我国有关农耕碑刻中记载年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内容最详实的劝农碑,作为现存不多的古代官员重农桑的碑刻,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



03

万华岩摩崖石刻群

图片

图片

万华岩洞内外留下的南宋、清代碑刻、崖刻多达10余处,主要有“坦山万华岩叙碑”、“颍川乐内居士”摩崖石刻、“武林陈深甫、郴阳李明”摩崖石刻、通守李朴书郡守杨昌子立“万华岩”摩崖石刻、“陈深甫”崖刻石刻、“郡守赵崇棹郡丞公孙止”等九人摩崖题刻,书法艺术形成的人文景观与洞中的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万华岩摩崖石刻群数量之多,在我国南方溶洞中极为少见。


04

邓华故居

图片

邓华故居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4组。故居为典型的湘南民居。二进三开间,青砖青瓦,马头墙,砖木结构,座南朝北,封火山墙,小青瓦硬山顶,内有厅屋、厢房等。平面布局为二进二天井、门厅、正厅,两边为上下两层厢房、杂房等建筑。大门及墙角大量使用青石,其上雕刻鸟兽虫鱼、人物花草及纹饰等精美图案,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邓华(1910—1980),出生于书香世家。1925年秋,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8年春,参加湘南起义,随部上井冈山,在反“围剿”战斗中,屡立战功。随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美援朝期间,先后担任副司令员、副政委、司令员、政委等职,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国际上闻名的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并任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05

邓氏宗祠

图片

图片

邓氏宗祠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始建于清乾隆44年(1779),宗祠坐南朝北,自成一院落,青砖墙,穿斗式木构架。宗祠共为三进,平面布局为大门、正门、戏台、厢房、廊房、后厅,建筑及构件、雕刻图案均有湘南宗祠建筑的风格特点。后厅“三礼堂”的四根高达七米的青石柱,为整块青石打制而成,这种用石材作整个柱子的做法,在湘南地区少见。



06

中国女排“五连冠”训练基地

图片

图片

中国女排“五连冠”训练基地旧址位于郴州市北湖公园湖滨西南面。始建于1978年,由竹棚训练馆、83年新馆、陶瓷壁画《中国姑娘》和女排拼搏群像雕塑组成。

1979年至2009年,中国女排曾先后16次到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集训。最为珍贵的是1978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在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集训后连续获得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该基地留存着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印记,是中国女排的崛起和腾飞的蛰伏之地,为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奠定了坚实基础。


07

神农殿遗址

图片

图片

神农殿遗址位于北湖区石盖塘街道小溪村白石仙山顶石峰上,四周地势险绝。神农殿自古为郴州人民祭祀神农的场所,据《万历郴州志》记载,此处为郴州文脉所在。旧殿建于明代,后废毁,近年私人出资修复。殿主体座南朝北,建于石堆之中,殿前仅有几平方米余地。


08

何孝继墓

图片

墓葬位于鲁塘镇村头村,立碑时间为“光绪四年(1878)岁次戊寅孟夏月”。据《大塘何氏族谱》记载,何孝继于咸丰七年(1857年)随李鸿章剿匪有功,钦赐正二品总镇花翎虎威将军,遇缺即用。

何孝继墓(与曾祖母合葬墓)墓碑有石雕葫芦的碑头,还有人物浮雕,雕刻精美,碑文字体端庄秀美。观其形制,有本地清代石墓围的典型特点,布局规整,用料大气,工艺讲究。


09

文峰塔

图片

文峰塔又名佛寿塔,位于北湖区鲁塘镇下鲁塘村1组挂榜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1975年在当地宗族械斗中曾被炸毁上面五层, 1994年修复。文峰塔古朴庄重,具有明清时代湘南塔建筑的特点,较好地保持了历史原貌,为全区境内唯一保存的古塔。



10

郴城古井群—燕泉井

图片

燕泉井位于北湖区燕泉路燕泉河旁,是郴州历史上有名的古井之一,明《万历郴州志》城之图中有记载。红砂石砌边,深约半米,水质清澈。井边原立有古碑,上刻“燕泉”二字,后被毁。据《何孟春记略》记载:“郴城之西南有燕泉者,在桂林坊东,泉仰啧沙石间,寒洌而甘,四时不涸,傍泉居人取汲焉。谓之燕者,春燕来时汛滥,东流合三川水,过游鱼案,入通坡堰,有灌田之利,燕去则否,南天秋雨多,燕之去,泉与农无功矣!”


11

北湖区古桥群

侍郎桥

图片

三联拱石桥位于北湖区华塘镇石山头村。始建于明代1522年- 1536年间,据清嘉庆《郴县疆域志》载:“侍郎桥在州西四十五里,( 明)吏部侍郎何孟春建,故名”。顺治(1644-1661年),裔孙何良谋重建。乾隆二十年(1756年)生员何金吉、彭瑞先等捐募重建。桥为青石结构,石桥横跨号称郴阳桂水的西河之上,造型古朴、凝重、端庄。

燕子桥

图片

双联拱石桥位于北湖区石盖塘街道大溪村2组。始建于明代。桥为青石结构,拱之间以天然石头相连,形似燕子展翅,其桥墩巧妙利用天然石灰岩为依托。燕子桥具有湘南石桥的典型特点,造型古朴、轻盈、端庄。

三合村风雨桥

图片

石墩木廊风雨桥位于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横跨西河。据碑载:桥亭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1944年抗战后期桥上风雨亭焚毁于兵乱,第二年重建。

桥亭砖、木、石结构(石桥墩、砖亭墙、木质桥栅栏),瓦顶。七墩六孔等跨,墩呈头尖尾方,以利分流。墩头饰龙头石雕。桥上建木廊,小青瓦硬山顶。桥亭正看为亭,侧看为榭,俗称花桥,有独特的建筑特色。

雷大桥

图片

雷大桥又名雷榨桥,双联拱石桥。位于北湖区安和街道雷大桥村。建于清代,系郴州通往宜章、临武方向步行必经之路。


12

田氏宗祠

图片

田氏宗祠位于北湖区石盖塘街道小溪村大湾里。始建于乾隆庚戊年(1790年),宗祠共为二进,平面布局为大门、戏台、厢房、后厅。厅内置乾隆年古碑1块,道光年古碑1块,2003年重修碑2块。“久大堂”牌匾后有一内室,设神龛一排。宗祠的整个建筑保存较好,具有浓郁的宗祠特色。


13

周万公祠

图片

周万公祠位于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塘昌村6组。建于1936年,它是周氏家族为纪念先祖万公开基之功所建,是祀奉祖先之地,集祭祖、议事、政治、经济、宗法、娱乐、教育、宴席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周万公祠布局合理、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既有清代传统湘南古建筑之特色,又融合了近代建筑风格之特色,极具时代特征。



14

仁和古戏台

图片

仁和古戏台位于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仁和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该戏台总面积 200 余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戏台分上下两层,以木构件为骨、砖石为体,整体结构设计严谨、精致,集中展现湘南清代建筑工匠的手工艺水平。


15

节寿亭

图片

节寿亭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鲁塘镇村头村村外约1公里。1921年,村头村何氏宗族为纪念本村一寡妇长寿贞节而建。亭子规模较大,气势不凡,工艺精巧,浮雕尤其精美,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湘南石雕的风格。


15件“大宝贝”中

哪些你见过

哪个最让你心动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 北湖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方苡菲

阅读下一篇

返回北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