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北湖区融媒体中心特开设
“北湖红色故事汇”总栏目
讲述党员中
来自北湖或发生在北湖的
杰出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
今天
推出子栏目“北湖·党史人物”
融小北要讲述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邓华
邓华(1910—1980)
邓华原名多华,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人。1927年3月在长沙南华法政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
1927年3月,在南华法政学校读书时,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投身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政治部宣传委员。4月,随部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井冈山会师。所担任过红三十一团党委组织干事、第三纵队组织科长等职。1929年12月,他参加在福建上杭县古田举行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1933年6月,红军整编后任一军团一师三团、二团政委,参加了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及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一师、红二师政委,参加东征、西征及曲子镇、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委、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领兵参加平型关战斗与“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员兼沈阳市卫戊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四军军长等职。提出先攻天津,不打塘沽的建议,被中央军委毛泽东肯定为“完全正确的”。1950年,受命指挥四十四军、四十三军和琼崖纵队解放海南的战役,创造了用落后木帆船战胜现代兵舰的奇迹。
1950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一副政治委员,作为彭德怀的主要助手率十三兵团首批入朝。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副司令员杨得志等指挥1952年秋季反击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迫使美、朝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9年,因所谓有彭德怀“反党集团”的问题,受到株连,被撤销职务,离开军队。1960年,调任四川省副省长。1960、1973和1977年,分别在中共第九次、十次、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77年冬,重返军队,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4月,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出兵朝鲜。同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任命邓华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任命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参战。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五次战略性战役。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使美军转入战略防御,谋求停战。
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1952年5月,彭德怀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决战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身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的邓华直接部署指挥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带领4万余将士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联合国军6万余人鏖战43天。联合国军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阵地,创造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金城反击战
1953年7月13日夜,邓华组织指挥金城反击战,1000余门大炮,发射炮弹1900余吨;共歼李承晚的军队达7.8万余人,活捉伪“首都”师副师长;战线向南推进178平方公里,拉直金城以南战线,迫使美方于同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参加抗美援朝,是邓华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作。邓华担任过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朝鲜战场上,军事指挥艺术已经炉火纯青的邓华,根据中共中央中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积极协助彭德怀指挥志愿军,认真研判敌情,及时调整作战策略,终于以劣势的装备打败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主体的“联合国军”,邓华由此成为闻名中外的将军。
来源:融北湖
作者: 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梁俪葭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2021/03/31/914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