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北湖手机报
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
农历十月三十
天气:雨,10~12℃
【导读】
★北湖区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办事圈”
★区供销合作社:以建促兴扎实为农服务
★北湖区一案例入选第八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保和瑶族乡:表彰“最美教师”倡导爱心助学
【奋战十大重点工作•环境大优化】
★北湖区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办事圈”
日前,在燕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家住附近的张爷爷在自助终端机前,根据自助机提示,不到3分钟就完成老年公交卡年检。
“想不到这么方便,以前需要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或公汽公司去办理的事项,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把事情办好,实在太方便了。”张爷爷笑着说。
今年以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北湖区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办事圈”,为群众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4月,《北湖区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办事圈”实施方案》出台,按照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原则,北湖区政务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梳理更新委托下放街道服务事项116项,村(社区 )级服务事项32项,实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项就近办理,群众办事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
“小终端”提供“大服务”,为有效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无处办、窗口排队办”等办事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北湖区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街道等人流密集场所,部署5台24小时自助终端服务机和16台自助服务机,建设城市社区周边15分钟可达的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自助设备提供语音交互、自助办理、材料上传、人证核验、申请表打印、指南打印、进度查询、便民服务(证明打印)等功能,企业人员和办事群众可通过扫码、刷脸等方式实现区本级1166项政务服务事项、高频个人政务服务事项21项、296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51项“跨省通办”事项、20项惠企政策兑现事项实现“无接触不见面”自助办、就近办、跨省通办,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不打烊”。
为满足办事群众服务需求,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场所设立“帮代办”窗口176个,组建200余人“帮代办”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帮办代办服务达3万余件(次),实现“审批”与“服务”无缝衔接,群众办事“零跑腿”,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同时,对行动不便和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对身处异地群众提供“帮办服务”,由“群众跑”转化为“代办跑”,积极打通便民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北湖区将持续简政放权、靠前服务,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基层办理,提高自助终端覆盖率,实现更多政务服务“自助办”“就近办”“家门口办”。(欧阳娅琼 陈华)
【奋战十大重点工作•乡村大振兴】
★区供销合作社:以建促兴扎实为农服务
今年以来,北湖区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5+1”的供销发展模式,不断夯实基层社力量,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提升基层社造血功能为主攻点,开启了助村兴业、为农增收的供销新篇章。
在鲁塘镇红星村,村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照辉正在将村民送来的稻谷进行烘干,22个小时之后,村民就可以把烘好的稻谷放到旁边的机器进行碾米加工。而在过去,村民需要在自家晾晒5到7天,或者将稻谷拖到15公里外的月峰村进行处理。
“我们通过提供耕、种、管、防、收、储、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链“一条龙”式服务,节省村民的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 鲁塘镇红星村村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照辉说。
烤烟种植是鲁塘镇仁和村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区供销社在当地建设了一座标准化烤烟房,摒弃过去的以煤炭、木炭为原料的传统烘烤模式,采用生物颗粒作为原料,大大降低了村民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烘烤效率和烤烟品质。同时在种植过程中,统一为村民采购化肥等农资,每亩成本可节约100元以上,每房烤烟的烘烤成本可节约500元以上。
在同心村,村民赵圣喜开着农用车将自家种的蔬菜拉到集市上售卖,不到2个小时,他的200多斤蔬菜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同心村服务中心为种植基地和农民社员提供农产品集贸市场,同时积极对接联系市区及周边乡镇蔬菜、农资收购商,进一步拓宽了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村级供销社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为农服务中心的新建,北湖区各村农业产业及其附属加工产业正蓬勃兴起,稻谷播种、烘干,蔬菜分拣,种植技术培训等服务不断升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供销产业服务,获得的收入入账村集体经济,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今年来,14个重点村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了18%左右。
“接下来,我们将把全区91个村连线成片,拓片成网,用三年时间最终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贯通的供销网络体系,全力打造‘两个到户’北湖模式。”区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刘利军说。(李阳、谢政、雷振宇)
【法治北湖】
★北湖区一案例入选第八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7起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领域典型案例,并对湖南省郴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北湖大队等单位在案件办理中的突出表现予以表扬。
2021年9月2日,郴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北湖大队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位于下湄桥街道铜坑湖曹家组的郴州市兴旺仓储部6号仓库内(以下简称6号仓库)堆放有大量疑似废铅蓄电池拆解后产生的废铅板、废铅膏和含铅塑料沾染物,并有破碎机、铲车、叉车等大型生产作业设施设备,现场亦有废铅蓄电池拆解处置作业的痕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同时,经鉴定,6号仓库周边沟渠的沉淀物也为危险废物。
经查,李某某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从事收集、贮存和处置废铅蓄电池的生产经营活动。经称量,6号仓库内共有343.19吨废铅板、废铅膏和18.61吨含铅塑料沾染物,目前已全部暂存至附近公司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内。
经初步调查,李某某非法处置废铅蓄电池的背后还有一条从收集、贮存、运输到拆解、冶炼的废铅蓄电池的犯罪链条,郴州市生态环境局、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北湖分局、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联合组成调查组进行深挖彻查。起初,李某某拒不交代犯罪事实,执法人员转变思路,从外围突破寻找危险废物来源和流向,逐渐排查研判出涉嫌提供资金、货源及下游收购流向的10余个犯罪嫌疑人。经调查组循线深挖,查清涉案废铅蓄电池来源涵盖6省10余县市,总重量达到5000余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李某某等人非法收集、贮存、处置废铅蓄电池的行为涉嫌污染环境罪。截至目前,共有14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中5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刑事诉讼附带民事公益诉讼,9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市生态环境局北湖分局)
【乡镇街道动态】
★保和瑶族乡:表彰“最美教师” 倡导爱心助学
11月19日,北湖区教育基金会携手北湖区保和瑶族乡,联合开展保和瑶族乡2022年“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捐资助学活动。现场18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代表上台捐资,11位在校困难学生代表、7名重点高中学生代表、11名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生代表依次上台接受捐资,并对6名“最美教师”及特殊奉献奖获得者代表颁奖。
据悉,本次活动共资助在校困难学生134人,表彰考取市重点高中、全日制本科以上应届学生109人,表彰“最美教师”15人、在乡镇学校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22人,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助学助教的传统美德,为保和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荆可欣)
【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
★涌泉街道:开展“戴帽工程”专项整治行动
11月23日,涌泉街道在五岭大道与南岭大道十字路口开展“戴帽工程”专项整治行动,共劝导未佩戴头盔30人次,宣传教育35人次,督促驾驶人自行拆除非法安装遮阳雨篷15顶。
行动中,各劝导员坚持教育与劝导相结合,在辖区各主次干道路口开展整治,重点整治电动车未戴安全头盔、无牌无证、非法安装遮阳雨篷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向过往群众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劝导电动车出行佩戴头盔,讲解不戴安全头盔及违规行驶的危害。
为确保整治成效,涌泉街道还要求各社区通过微信网格群、电子宣传标语、小喇叭循环播放、入户宣传等多种途径深化“戴帽工程”宣传,持续巩固宣传效果。(任悦晴、何桂娥)
来源:融北湖
作者:融北湖
编辑:罗玉霞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646655/67/1208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