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深度报道北湖区塔水村
乡村振兴带来乡村新风貌故事
北湖机场 摄影 郭立亮
以下为报道原文
↓↓↓
在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不少村民家中都有一张天安门前的合影。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的塔水村,距离北京近2000公里。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有乘坐飞机旅行的经历。
郴州北湖机场便坐落于塔水村,走出家门,村民们便能轻易抵达全国10余座城市。
得益于机场建在家门口之余,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空闲时间的充盈,合力在塔水村打造出一支银发旅行团。
手头有钱 农家生意腰包不断鼓
看着不远处飞机的起落,才从成都旅游返家的曹东海,心思又活络起来。
“成都还是凉快,山清水秀。”打开朋友圈,曹东海记录着每一趟外出旅行时的美好时光。“九寨沟的雪都还没融化,进去还得穿上棉衣。”
准备登机的银发旅行团 受访者供图
旅途的风景各不相同,但前往每一处美景的方式,近三年来,曹东海都是选择乘坐飞机。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喜欢旅行。”虽有着一颗渴望远行的心,但曹东海说,看到膝下的儿女,也只能搁置这一爱好,“以前单位会组织旅行,我就跟着去看看,不花钱。”
2021年9月16日,看到郴州北湖机场正式通航的曹东海,内心跃跃欲试起来。“子女工作稳定,我们老两口不给他们添负担就行。”看着手上的退休工资,以及自家农家乐的不断红火,曹东海买了一张前往北京的打折机票,“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去享受享受。”
2022年3月,曹东海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也成为村里第一个坐飞机去旅行的老人。2个小时的航程,只相当于曹东海多年前去北京时,从村里到郴州火车站的时间,更不用说还有一昼夜的颠簸。
“去天安门看了升旗,也去了清华、北大、中央党校……”7天的旅程,曹东海一共花费5000多元。“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计划至少去3个地方,今年已经去了江西、贵州、四川,算是提前完成‘任务’。”
听着曹东海讲述着“远方”的美好,村里的老人们也都坐不住了,一支银发旅行团,开始“冲上云霄”。
日子得闲 儿子返乡孙辈得照料
“单双日的航班不同,周一、三、五、七每天是8个航班,周二、四、六每天是6个。”顶着三伏天的酷热,来到曹红卫家中,刚进门,便听到在家乘凉的老两口,在规划着下一趟的旅程。
曹红卫夫妻 摄影 李芳森
曹红卫夫妻俩的第一个飞行目的地,早在去年6月已经完成,也是北京。“对于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来说,首都是最向往的地方。”
虽心向往之,但身体能够抵达,还是源于儿子曹帅的返乡。
“我有两个小孩,以前家里就是妻子和父母一起带。”2020年,思乡情切的曹帅选择回到家乡,开始了一段“甜蜜”的创业之旅。“9亩草莓园,一年能挣20多万元,比在外面强多了。”
曹帅的这一举措,无疑是给在家带孙的父母“放了假”。曹红卫夫妻和其他有着“飞行”经历的老乡们一道,开始了对远方的探索。
“大家列出想去的地方,一起规划好路线;预约好食宿,在当地租一辆车,什么都解决了。”对外出旅行逐渐轻车熟路的曹红卫夫妻,也培养出了旅行的爱好。
“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坐飞机出去旅行过。”塔水村党支部书记曹海欧早已发现这一现象,并有着自己的见解。“3000人口的塔水村,常住人口2700多人,占90%以上。”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数据,源于同一个原因——就业和收入。
近10年来,离郴州市区不到20公里的塔水村,吸引了13家企业入驻,村里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2015年,塔水村成立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的村级物业公司,逐渐成为村里的品牌和村集体经济的“支柱”,并解决本村和周边400个就业岗位。
“人口随着企业的开办,开始回流,有700多位村民返乡就业或者创业,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前的15000元,增长到近30000元,村集体收入也从0元变为282.5万元。”曹海欧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小汽车,到了晚上,村里便是灯火通明。
手头有钱,日子得闲,北湖机场也从原先的两条航线,到如今能通达国内北京大兴、上海浦东、成都天府等12个航点,护送着村民前往更多的目的地。
2023年,郴州北湖机场旅客超40万名,吞吐量实现了自2021年通航以来的历史新高。
蓝天之上,也逐渐成为村民们拓展精神生活的领域。
来源:融北湖
作者:图文 | 李芳森
编辑:梁俐佳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gov.cn/content/646842/90/14170210.html